修改意见很少的一篇文章

两个月前投了一篇文章到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这两天文章审回来了,看完审稿意见,心里还是觉得挺爽的。

审稿人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审稿人认为文章的研究比较有新意,文章准备的很充分,逻辑很清楚,实验结果跟理论分析结合的很好。唯一可能的问题是文章里面所用的器件的名称,会让人觉得适用范围太窄,所以他建议用另外一个更加通用的词来描述这个器件。

第二个审稿人认为文章的观点并不是新颖,因为有个很早以前的项目报告用了类似的方法,所以不建议发表。

编辑后来找了第三个审稿人作为仲裁。他看完了前两个审稿人的意见之后,做了他自己的判断。他说文章的理论跟实验部分都表述的非常好。虽然前一个审稿人认为观点不新颖,但是项目报告不算一个正式的出版物,而且这篇文章对描述的器件做了更加透彻的研究,大部分的内容是那个报告里面所没有包含的,建议发表。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是两张图片的标签,将原来的the bandwidth跟the tolerance的the去掉,还有在一个需要说明的地方加上一篇参考文献。

这是俺到目前为止修改最少的文章了,加起来是换一个名词,去掉两个the,加上一个参考文献。但是高兴归高兴,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过程还是有意义的。

这篇文章的工作一年多前就完成了,当时也想过将它发表出来,所以就写了个初稿,但是总是觉得不满意,觉得没有写明白。即使发表出来也就是一个干巴巴的工作报告,所以就丢在一边。后来设计别的器件的时候,需要分析带宽的影响以及加工精度对性能的影响。就想到要是对这个器件也做一些这样的分析,就挺有用的,于是就推导了一些公式,把这部分完善了。后来又补充上了跟别的器件的连接的分析,于是整篇文章看起来就丰满多了,分量感增加了不少。正要投出去的时候,刚好一个同事的一篇文章的审稿意见回来了,说理论部分的依据不充分。想到自己的文章,好像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中间又花了两个个星期的时间仔细推敲了一下公式,查了一下基本的物理概念是不是都正确了。最后又认真修改了一下文字,这才投了出去。

所以呢,要想得到一个让自己觉得很爽的结果,付出必须的努力是应该的。在这个事情得到的一个额外的结论就是:如果你不着急需要文章的话,还是将自己的结果冷一段时间,给文章加点料,再加点料,即使idea不是原创的,但是只要你的料足够多,分析的足够透彻的话,照样还是可以说服审稿人的。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