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开放获取成了摇钱树

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开放获取仿佛成了学术界的一个新概念。既然是概念,那是一定要被炒的。严谨一点的专家学者们还只是在口头论证阶段,而另外一帮子人,貌似跟科研无关,似乎已经看到了光明的钱景,拉一票人马,注册点域名,哗啦啦弄了几十本期刊出来,就open access了。

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学校邮箱里面时不时就有个邮件跟你说,笔者家出版社致力于全世界的知识传播,笔者们的期刊要打造世界领先水平,所有文章都是open access的,希望你可以将工作发表在笔者们的期刊上。第一回收到这种邮件的时候,还着实激动了一把,难道居然有人开眼看上了咱微不足道的工作,约稿来了?光看这邮件上描述的,应该是个好期刊啊。看看这期刊名字,跟nature and science之流一般霸气。再跟着邮件地址到出版社网站读一下介绍。呃,刚成立的出版社,从来没有听过名字的。

后来邮件收的多了,发现不少做open access的出版社都是来自尼日利亚、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科研实力也就一般,实在不敢期待底下的期刊能有多牛的文章。但是实话说无利不起早,发达国家的出版商不干的事情,发展中国家抢着做,里头肯定会有点道道的。笔者还好奇的回过邮件,问这出版的流程是咋样的,人家回答说是不用审稿,您老人家自己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嘛。只是既然我们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open access呢,学术界的未来的康庄大道呢,受益者是广大读者,而且你的文章也很容易受关注的。你得交点出版费,不多,650欧元。说到钱笔者就不干了。同样都是写一篇文章,随便找个IEEE的期刊,既不用交钱,还能混点影响因子。说到这种open access的文章能增加引用率,也是不靠谱的。就这没点影响因子的文章,别人也好意思引用?

这种动机不纯的出版社应该受到大家的抵制。Open access是个好事情,但是这种出版社的存在不但会产生大量质量低下的文章,同时也会让人对open access产生疑虑,而阻碍了open access应有的发展趋势。
open access要获得认可,它爹的影响力很重要。出身名门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跟plos one不需要做太多宣传,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关注。一个期刊转成open access之后想要能继续生存发展,那么就需要在转之前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功利一点地说,就是先花点血本,培养一点影响因子出来再说。只有期刊的文章有人引用了,影响力才能上去,才会有人愿意投稿。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