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应该向非营利模式转变

国际上学术期刊的出版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两种。营利性主要是指学术期刊由商业出版集团出版。比较大的出版集团有如Elsevier,Wiley和Springer等,这种集团化运作的期刊有细致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运作都比较规范,盈利模式也比较稳定。集团化出版是国际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模式。非营利的主要指由专业学(协)会出版的期刊,其创办机构可以是各种教育和文化机构、类似政府机关的机构、工会、慈善团体等,定位于非营利性机构的专业学(协) 会所出版的学术期刊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S) 旗下的那些期刊。相对而言,国内的期刊主要还是由研究所、学校等机构来运营,由商业出版集团运营的比较少见。

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出版产业蓬勃发展,科研经费的投入、研究人员、论文和期刊数量每年都以3%—4%的速度递增。目前,科技出版市场规模每年超过230亿美元,其中来自科技期刊的收入估计超过50% [1]。如此大的市场,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跃跃欲试,想从中分得一杯羹。而在运行成本上,不论是营利或非营利期刊,目前采用的同行评审的方式的都是科研人员自愿且无偿的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进行评审,然而私营商业性出版机构向高校图书馆收取的刊物订阅费用是非营利性出版机构的10倍,同样都是无偿的审阅流程,多出来九倍的费用,转化成了营利期刊高额的利润,使营利期刊成为暴利行业。

随着发表期刊的成本和订阅期刊的成本不断上涨,很多学校都颇有微辞。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的发展本质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其成果应该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学术期刊天生就具有非营利、公益的特征。那些私营商业性出版机构向高校图书馆收取了不菲的期刊订阅费用,其利润远远大于那些非营利期刊。而作者在私营商业性出版机构上发表文章,相当与是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白白奉献给了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学校跟研究机构不但要向科研人员提供经费进行研究,在成果发表之后还要向出版社支付订阅这些成果的费用,而实际上这些科研成果应该是要属于学校的。后面一笔钱对学校而言纯粹是冤枉钱。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主任唐·富勒顿(Don Fullerton)就建议科研人员和研究协会联合起来,创建非营利性学术刊物。“这种由学者创办管理的期刊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科研平台的作用,减轻高校图书馆在期刊订阅方面的经济负担。”但同时,富勒顿也承认,商业化的学术出版模式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按照新模式运作的期刊需要时间来获得学术界的认可 [2]。

非营利性杂志创办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实现主办机构的使命和意愿,社会效益是首要目的。学术期刊天然承担着更好地、更广泛地传播学术成果的使命,因此绝不能成为某些商业集团的摇钱树,逐渐走向非营利性质也是大势所趋。


[1] http://www.qikan.org/Article/8821.html

[2] http://sub.cssn.cn/xk/xk_wtbl/201410/t20141010_1356063.shtml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