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审查是否真有益于研究人员

除了letter类型的期刊,一般比较牛的期刊的审稿速度都慢,三个月是比较正常的,运气不好拖上半年也常见。这样一来投稿到出刊都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很多当时好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应用类型的,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实用价值就变得小的多了。在生物、医学等专业,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虽然发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同时面临毕业时间、资金来源、截止日期等压力。期刊的审稿周期过长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此部分期刊在投稿方式当中增加了快速审查( Fast-Track,简称FT)的方式以供选择。

快速审查和发表是一些国际主流医学刊物率先采取的快速发表重要临床及科研成果的一种方机制。适合快速发表的稿件也需要经过常规的同行评审,也需要注重原始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稿件从登记之日到发表通常在一到一个半月内,由于时间紧,作者、编辑、审稿人、出版人员必须密切配合,通过网络等方法快速操作 [1] 。《柳叶刀》和《英国医学杂志》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实行了“快速通道”这一审稿机制。

快速审查机制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提高了重要科技信息的传播速度,适应了科学优先权和刊物首报权的需要,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防止重要论文因为自身过长的审稿周期而转投其他期刊。因此国内《电池》、《生理学报》、《中华内科杂志》等也于2002年设立了快速通道,中华医学会则于2005年要求中华系列期刊确立快速通道审稿制 [2]。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若是快速审查对研究人员和科学研究都有促进作用,为何没有被更多期刊采纳?本质上来说,这个是跟期刊的利益相冲突的。期刊如果是无偿提供快速审查选择,最根本的问题将会是哪些文章符合快速审查的标准,有部分期刊明确指出受理要求:除非文章具有特殊科学研究时效性和重要发现,否则将不予受理;有的期刊在说明中模糊其词,实际操作上则由编辑酌情处理。但是,不管有没有标准,结果都是需要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才能够确定,这样一定程度上都将加重期刊的经营成本和负担,这个是期刊编辑所不喜欢的。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期刊乐意提供的,比如提供付费快速审查。但由于各个期刊之间没有统一的作法和透明的政策处理方式,这类期刊的快速审稿似乎越来越变味了,经费充足的研究小组总是能够付费来得到绿色通道,同时发表周期短也意味着更容易发表更多的文章,从而在经费申请中占据优势。长此以往,对其他的同行将会变得很不公平。

快速审查在同行评审期刊中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都是由期刊各自把关,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在投稿时仔细了解期刊的快速审查政策,若是文章符合条件能尽快出刊,应该是大家都愿意见到的结果吧。


 

[1] http://mol.org.cn/article/bjxb/bjxb2002/0201pdf/020133.pdf

[2] 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23067539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