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刊和假会议

近年来,科技领域出现了不少欺诈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科研人员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一些假期刊和假会议的邀约,这差不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对于这些期刊和会议而言,这种钱是easy money,很好赚,要他们做的事情也少,入行门槛也低。

 

最开始一些学者或许只是想支持一下开放存取期刊。谁知道一旦误入这些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任职,他们自己就很难撇清关系了。这类期刊会不断地要求你招募作者并提交自己的论文,甚至用你的名字去到处招摇撞骗,收揽更多人进入他的编委会。要知道正规的学术期刊是绝不会这么做的。因此,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向一个新的开放获取刊物递交论文可能是一种危险的冒险行为。同时,这类期刊没有完整的同行评审过程,很多有问题的研究涌入市场的速度很快,影响非常恶劣。

 

另有一些团伙伪装成正规的科研机构,向科研人员发布“学术会议”通知,从中捞取大笔活动经费,很多期刊和会议的名字与那些历史悠久的著名刊物和活动几乎雷同。斯坦福大学医药学教授兼院长、《临床实验》杂志主编Steven Goodman称,这种现象是“开放获取的黑暗一面”。

 

受邀参加一个叫做“昆虫学—2013”会议的科学家以为,他们很“幸运”地被选中在这个由昆虫研究科学家组成的权威专业协会的大会上发言。但是最后他们痛苦地发现,该会议与那个声名远播、受学术界认可的会议有个细微的差别:“昆虫学2013”(没有中间的连字符)。

 

后来那些同意参会的人还因为这项“殊荣”而被征收了高昂的参会费——几乎每个付钱的人都可以上台发言,日后可以用此填充简历。之后一位科学家给昆虫学会写邮件称:“我认为我们被耍了。”

 

这类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少数了,作为科研人员应该认清特征,自觉抵制。同时要敢于揭露这些欺诈手段,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对这些欺诈行为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