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OA期刊在中国的”敛财说”?

开放存取(OpenAccess,OA)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崭露头角,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开放获取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也使得学术传播的成本大大下降,交流速度大大提高。随着开放存取期刊的数量增多和发表论文数量的增加,以及期刊被SCI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和引用次数的增加,OA期刊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但同时开放获取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怀疑和争论,比如OA期刊的质量控制和收取高额版面费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论也随着开放获取的壮大而不断地升温。

china-banner

首先是开放获取的质量控制。前段时间博安农的“钓鱼实验”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热议。美国生物学家约翰·博安农苦心孤诣地用假名、假单位将一篇粗看可信、实则纰漏连连的假论文投给了全世界304家开放出版期刊。结果,这些期刊中共有157家接收了这篇论文。这个“钓鱼实验”让人既大跌眼镜又大开眼界。OA期刊的反对者开始大肆宣扬OA期刊的质量控制问题。的确,随着开放获取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只以敛财为目的OA期刊,这些期刊甚至根本没有同行评审的过程,只要给钱就让发文章,并被人称为掠夺性期刊,他们的质量令人担忧。但如果由此就彻底否认OA期刊那也是不对的。实际上,传统期刊和OA期刊都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前者通过传统的纸质传播,后者依托网络数字化传播。OA这种形式关注的是信息获取的途径,它的本身并不涉及内容的质量控制,论文的质量也不应该因为是否OA而有变化。掠夺期刊确实存在,这是我们必须坚决抵制的,但高质量的OA期刊审稿也是十分严格的,如果把期刊质量不好归结为OA的形式那就太片面了。

第二是高额版面费的问题。近日一篇《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论文版面费,惊心触目!!!》的文章,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文章作者表示,保守估计每年学术界向国外出版商“进贡”的论文版面费总计有数十亿之多。确实,由于国内学术评价体系,造成我国科研人员有非常大的发表需求。许多人为了发文章使用科研经费向国外期刊缴纳巨额版面费。但如果就此把OA等同于一场“敛财运动”,把OA期刊当作是国外出版界的捞金工具,那也有点极端。首先,OA期刊并不是只有中国作者在发,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发,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OA期刊少,又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钱都被别人收走了。第二,在没有OA的时代,我们每年也是要花大笔的费用去订阅期刊的。这算是对科研的投入,钱总是要花的,只是花出去的方式不同而已,不能把这个归咎到OA的头上。而且OA之后,文章的阅读量确实会有一定的增加,对科研结果的曝光和受关注度的提高都有好处,这也是对投入的回报。这一点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对OA态度的变化体现看得出来,一直以来,学校图书馆对OA都是持保留态度,职工要是发表了OA文章,也都得从自己的项目掏钱支付出版费用。但是现在每年图书馆都拿出一笔经费,用来支持在好的OA期刊上发表文章。只是在申请这笔费用的时候,需要填写一个表格说明OA发表的理由。

总体来说OA是个好事情,也被认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能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对它进行全盘否定。作为科研人员,也需要用理性的态度来看待OA,对自己欠缺的部分,该发展的就大力发展,但对那些掠夺期刊就一定要坚决抵制!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