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立场文件论文的10条金律

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是一种用来阐述自身学术论点的一种文章类型。这种论文写作方式主要用来陈述一些当代思想或议题,以及捍卫特定问题上的立场。常用在学术、政治与法律等方面的特定事件与现象,针对有争论的议题提出具有论述基础的看法。立场文件的使用范围从最简单的写给期刊编辑的信到复杂的学术或法律类文章,也有大型组织使用立场文件来表达官方信念和建议。常见的探讨主题如快餐食品是否对健康有害,食品管理部门是否应该对有害公众健康的产品包装上加上警语,这些都是引起热论的议题,也是有直接社会影响的学术研究题目。 立场文件与原创论文的差异 立场文件是在主题选择和论文写作以及组织内容论点和论据时,采用一种辩证的架构,以能够让听众理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作者需要仔细考虑该问题的各个面向和各种正反面理论,并充分考据正反两面理论,从而才能针对反对意见进行解释,以确保自身论点的有效性。立场文件不需要像原创研究文章那么长,一般约为4~6页,且只包含一张图、一个表格和最多10个引用来源,引用官方统计数据当然是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如何挑选论文写作的主题与初步研究 主题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尽量保证在能够找出明显的正反方证据的范围内,并且定义清楚,接下来便是收集有关该主题的文章、指南、报告,背景和其他资源以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业界的权威网站,例如教育机构(.edu)和政府(.gov)网站,以获得专业的研究统计信息。另外也可以藉由交叉比对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其可信度, 反面论点的重要性 充分了解反面论点对立场论文写作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作者检视论述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是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线,一侧列出正面观点,另一侧列出反面论点。经过反复确认两方说法后,如果反面观点更有说服力,那么就应该重新考虑主题或自身的立场。立场文件中必须以可靠的证据逐一推翻反面的论点,并让大多数读者相信推翻有其道理,才能成为好的论述基础。 10个写好立场文件的诀窍 10项撰写优秀的立场文件时需注意的细节: 挑选受关注、已有两份以上论文讨论的议题 必须是真实存在,且可清楚定义的问题 能够明确界定出该主题的正反面论述 尽量用有效且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分享给读者…

如何在论文写作中引用多位作者?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引用文献。文中提到的文献,在文末我们需要与之呼应。对于多个作者的文献引用写法,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我们就常用的几种论文格式(MLA、APA、Chicago)中,et al. 的用法总结一下。 常见的论文引用格式主要有三种:MLA、APA、Chicago。在APA格式中,有三个及以上(但少于六个)作者的情况下,文中首次引用我们需要写出所有作者,后来再出现用省略形式,即第一作者加et al.。例如: In research-based development planning, decision-making is based on careful, systematic…

关系代词从句 I.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 关系代词从句是一种由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whoever、whomever、whose)引导的从属语句;在语法上,这种从句用于修饰名词,因此也被称为“形容词从句”。 它们有两种使用方式,可当作“限制性”或“非限制性”修饰语使用;以第一种方式使用时,会限制所修饰名词的意义;以第二种方式使用时,则不具限制性。(在这些状况中,关系代词本身也被称为“限定语”或“非限定语”。)根据有关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修饰语的一般原则,这两种修饰类型以逗号的使用方式区分。为了了解这项规则,首先必须了解逗号的作用。逗号在其前后的文字间形成一种距离,因此,修饰语及被修饰对象间有无逗号会影响修饰的性质。当两者之间有逗号时,一般认为该修饰语为非限制性;而两者之间没有逗号时,则认为该修饰语为限制性。 使用关系代词从句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面讨论的内容。 至于使用以 that 或 which 引导的从句,则是另一项值得一提的重点。将 that 与 which 当作关系代词使用时,两者间的区别如下:如果是非限制性从句,只可使用 which;如果是限制性从句,两者都可使用,但 that…

ELSEVIER是否致力于开放访问?

联名抵制Elsevier 2014年荷兰国家教育机构与Elsevier达成协议,旨促进未来荷兰科学家的学术论文应用开放获取模式。荷兰财团一直致力于落实该协议,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争议与抗议,同时引起了荷兰各大学协会对Elsevier的联名抵制,荷兰的一些科学家声明将拒绝在Elsevier上发表文章。 2. 荷兰机构与Elsevier的合约协议 荷兰的大学显然在推动一项黄金开放获取政策,但也有一些人认为,Elsevier可能试图破坏开放获取。他们将这一指控建立在Elsevier与荷兰大学之间的合同上。目前的提议将使荷兰所有大学在三年的时间里能够在Elsevier的期刊上发表3600篇开放阅读文章。然而,也有一些限制。根据协议的开放访问段,只有与荷兰机构有关联的相应作者才有资格获得开放访问出版物。这意味着来自荷兰大学的出版物,其作者不是荷兰人,将不会从开放获取协议中受益。此外,只有少量的Elsevier期刊将成为这种开放存取安排的一部分,而Elsevier选择将其不太知名的期刊如《临床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国际煤炭地质学杂志》、《蜱虫和蝉媒疾病病》等包括在内。Elsevier最著名的期刊,如《细胞》、《柳叶刀》和《金融经济学杂志》,都被排除在这项交易之外。协议内容包括: 未来三年将会出版3600篇开放访问的文章 原稿作者必须是荷兰籍 无Elsevier著名期刊包含在在该协议内 2017年和2018年,订阅费将分别增长5%和2.0% 到2018年,20% 的Elsevier杂志将会参与到开放获取出版的协议中 3. 开放获取模式 开放访问协议一部分是由于一些科研人员对目前出版模式的缺陷产生的不满造成的,很多人都认为目前的出版订阅业务模式存在漏洞,其高昂的订阅费、随意的更改出版内容都是开放访问现象滋生的原因。出版商不仅从订阅费用获取极大的利润,还对作者征收版权费,向用户收取访问单独期刊文章的费用,并且在拥有作者版权之后对文章的处理过程也会带来利润。而开放访问模式的开启,将切断这一收入。Elsevier与荷兰达成的协议仅是单独应用在一个国家内,所以该协议内容不完全满足开放获取模式,针对未来,Elsevier的重要期刊也很难成为开放获取模式的解决方案。

Launching ‘Review Assistant’: An AI-powered Tool for Peer Reviewers

Boosting the reviewing process Search strategies for locating articles Introducing ‘Review Assistant’ Generating high-quality review…

顶级期刊之JACM

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领域的文章发表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会议文章要比期刊文章更加重要。刚一开始不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跟一些计算机方向的朋友聊天,他们说起某某太牛了,中了啥啥会议。当下不解,因为俺方向上的会议,只要文章写的还凑合,肯定没有问题。会议嘛,不就是希望更多人参与,感受一下学科的发展前景嘛。所以老板对会议期刊的要求是写点以前的结果,把新的结果留着发期刊。这个跟计算机领域是差异很大的。他们重要的结果几乎都是先发表在会议上,然后才会在期刊中发表会议文章的扩充版本。造成的结果就是计算机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都比较低,因为相比较之下,期刊文章审稿周期又长,最后又没有什么新东西,引用都给会议文章占去了。所以那些搞计算机的对动不动十几几十影响因子的期刊是很有免疫力的。其实如果统计那些会议的引用率的话,应该还是不错的,可惜的是SCI不统计会议集,所以这些会议就没有什么影响因子可说了。不过他们还是弄出了一个CITESEER的因子,是混合了会议与期刊的排名,这样会议与期刊也可以进行对比。只是在引用率的计算上跟SCI有点不一样,它只计算他引。 由于计算机领域十分庞大,方向众多。所以在很多方向上都有他们自己的顶级会议。比如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 是人工智能方面最好的会议, 录用率18%的样子。 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POPL)是程序语言方向最好的。非常理论,录用率20%的样子。 ACM…

为什么要写文章

笔者在开始读博的时候,跟导师做了一次交谈。说到文章的时候,他说:“实际上你读博期间是发表文章不是必需的。但是,你还是要争取把你的工作发表出来。一个是可以让你的答辩更加顺利。因为如果你的工作已经通过了同行评议并且发表出来了,答辩委员会就不会质疑你的论文工作的创新性跟可行性了。还有一个,科研结果不是发表就是被埋没了(publish or perish)。,如果把没有把研究成果发表出来的话,就相当于没做过这个事情。因为有机会读你论文的人,除了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外,可能只有我们组的几个人了。再好的研究成果,不发表出来让别人知道,就跟没有做出来是一样的。” 上面他说的是针对学生这样的例子,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发表文章还有另外的目的。一个是将自己零散的实验结果,或者理论研究体系化。一篇薄薄的文章,加上参考文献之后,就融入了庞大的研究领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了。同时,文章也是你在领域内贡献的一个证明。一篇高瞻远瞩的文章,可以为其研究领域指定一个十几年的方向,成为非常重要的方向标,里程碑。发表文章还有别的意义,那就是推动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促进跨领域的合作。一篇内部报告或者一个会议报告,圈内的熟人可能会知道,但是跨领域的人几乎无处得知你的结果,这样就谈不上行业间的合作而导致产生新的研究领域的产生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话,发表文章实在是一个利人利己的事情。从社会角度上看,发表文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重复工作,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读者在看到文章的时候,可以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发表文章还有很多现实的意义。对于刚刚开始起步的新人而言,发文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学生阶段,发表文章不但可以让你的论文通过答辩更加容易,还为将来写简历找工作提供不少硬资本。发文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的知名度,等于一个免费的广告,向用人单位展示了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做什么,还有你已经做到了什么。 现在在学术圈内混的话,评职称要文章,申请项目要求文章。文章的数量跟质量成了能力的一个体现。如果有两个人竞争同一个岗位,能力可能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文章又多又好的那个人肯定机会更多。仅仅从文章上看,通常会觉得文章质量高的人做事会更加有条理,更加有计划一些。

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2010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这个“历史上一个主要经济体最快的持续扩张使超过8亿人摆脱了贫困”。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到其他领域,包括科研人员的工作模式。斯普林格自然指数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超过50%的高质量研究涉及国际合作作者”。自2012年以来,中国对自然指数的文章贡献有明显的增加,国际合作作者的文章也有显著的增长。这些数据都体现了中国的科研人员一改过去相对封闭的科研状况,积极主动的寻求国际合作,在高端研究寻求突破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下面的几个部分: (1)科学研究日益国际化 自然指数2017年中国报告(Nature Index 2017 China)于2017年5月底发布,它审查了Clarivate Analytics的科学数据库,并且调查了索引跟踪的68个期刊之外的数据,发现中国与国际合作作者的文章所占的贡献不到总额的25%。初一看是中国科研人员还缺少国际合作投资,但实际上是由于中国科研人员的文章总体增长率高造成的。 事实上,中国参与了多个计划来资助和鼓励中国科研人员跨越国家界限。这些计划包括:FP7(第七框架)计划,Horizon 2020(地平线2020年)计划,千人计划和world-class2.0(世界2.0级)计划。 FP7计划是由欧盟(EU)于2007年至2013年间运行。中国是第三大国际合作伙伴国家:其中383个中国组织参与了274个合作研究项目,累积3500万欧元的项目经费。 Horizon 2020是FP7的后续计划,运行时间为2014年到2020年。欧盟计划每年提供超过1亿欧元的经费,而中国计划每年配套至少2亿元人民币,用于欧洲和中国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 千人计划早就为科研人员熟知。自2008年12月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以来,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有重点地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或者来华创新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015年底,中国提出了世界级教育2.0 的倡议,为国际合作和提高中国大学地位提供资金。 除了这些大型的计划,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等中国科技机构也致力于促进合作。比如近年来资助大量的青年教师、博士生到国外高校进行访问和联合培养。 (2)全球合作…

学术写作技巧之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思接近的词,多数情况下它们可以互换。在写作过程中,替换同义词的好处有很多,例如扩大词汇量,避免语句沉闷,让文章变得活泼。另外,替换同义词还可以使文章变得简洁!因为同义词不仅是一对一的替换,还可以是短语和单词之间的替换。用简短、常见的单词替换冗长、生僻的单词或短语可以让文章变得简洁易懂!毕竟,科研文章的最终目的是把研究清楚地呈现给每个人。 另外,替换同义还可以提高复述文献的能力。前面的文章介绍过复述的重要性。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复述表示我们支持另一位作者的观点。为了强调原作者的用词,我们可以将原文放在引号内表示原文复述。但太多的原文复述会造成补丁写作,即拼凑别人文章的写作方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同义复述,即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另一位作者的观点。这表示我们先吸收了同行们的论文,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融会贯通,这其实正是学习和学问的要义。 但是对于非英语为母语的科研作者来说,同义复述相当困难,因为我们的词汇量有限,即使理解也不容易表达出来。这里我们介绍几个常用的同义词网站: 视觉展示词义远近的同义词库:https://www.visualthesaurus.com/ 可选择单词长度和复杂度的同义词库:http://www.thesaurus.com/browse/finder 可查询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词库:https://www.synonyms.net/ 查询同义的单词与短语的网站:http://www.onelook.com/reverse-dictionary.shtml 查询词义和同义词的在线词典:http://www.dictionary.com/ 多语种即时翻译网站:http://www.reverso.net/text_translation.aspx?lang=EN 总而言之,有意识地替换同义词,既可以提高词汇量,使行文活泼,又可以避免抄袭的困扰,是每位科研作者都应该熟练使用的技能。当然,最简便的替换同义词的方法右键Word文档中的单词。您认为呢?

120篇虚构文章被撤销引起的思考

前几个月,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Publishers withdraw more than 120 gibberish papers”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1]。其实按照这些年来科研人数大量增加,科研人员压力不断增加以及伴随的科研道德不断下滑的趋势,出现这种文章应该是不足为奇的,仅仅是什么时候发表的问题。稍稍有一点点的好奇是,到底还有多少篇这样的虚构文章还舒舒服服地躺在某个数据库里面呢? Nature的文章很含蓄地点出Most of the conferences took plac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