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退学是个好主意吗?

读博过程肯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段彷徨(找不清楚方向)和苦闷(课题迟迟没有进展)的时间。“早知道读博是这样的,还不如不读”的念头也都会有过。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而已,“既然开始了,就熬到最后呗”,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的解决方式。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迈不过这个坎,还是选择了退学了。 其实不好说博士退学就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即使就人论事,毕竟“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又怎么能有个结论呢。 俺的同学里面也有退学的。比如有个本来应该是硕博连读的同学,博士读了半年之后果断拿了硕士学位走人。原因是他发现博士也就是在某个更小的方向上多倒腾几年,最后更容易把自己给“定义”住了。趁着自己还年轻,可塑性更强的时候,选择一个更大的舞台锻炼一下自己更好。后来,当俺好不容易答辩了安下身来还是屌丝一枚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在公司里面沉浮多载,跻身中层了。言谈之间,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似乎不仅仅是博士多读的几年。 当然,要退学就要趁早,天涯上曾有过热帖,说读博第五年想要退学。从个人观点上看,都忍了这么久了,还不如再忍一下,受苦就当是成人礼了,把学位拿到,想怎么哭就怎么哭。如果觉得某个方向读起来很别扭,跟自己的兴趣相距甚远,那应该义无反顾地退学,即使已经在这上面花了一两年了。要是非要惦记这一个博士学位,那还不如再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起来有了动力是会事半功倍的。转方向的学生也知道了好几个了,当然大部分的都还是普通人,但是确实有转了方向重新开始的,两年就达到了毕业要求了。 如果退学的理由是因为博士培养环境和模式不满,或者还有的因为与导师不和,家庭原因或是经济压力什么的,俺倒是觉得这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客观的困难在哪里都有,如果因为这些困难就逃避生活,逃避社会,而没有真正的学到什么真本事,没有掌握过硬的技术,那在哪里都混不好。客观的难题,只有真正面对它,承认它,然后克服它,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强大起来。退一步说,即使没有积极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至少完全可以选择继续“混”下去,最终拿到博士学位,对找工作而言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读博本来就是一条苦路,每个人都有选择一直走下去或者中途跳票的自由和权利,别人也不好干涉。只是,在做选择之前,一定要认真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要选的吗?我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吗?

大学生发表研究论文的好处

本科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也不是普遍的事情。一则是因为受本科生的能力限制,做具有原创性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另一个也是因为本科生对发表文章也是持着近而远之的心态,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觉悟到发表一篇文章的对他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发表文章是某个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大学本科的学习阶段,学校是不会要求本科生发表期刊文章,最多也只是要求写个毕业论文。这一阶段的毕业论文其实更接近于实验报告。老师定好题目,学生做做模拟或者实验,测测数据,处理一下,放几个图表,就算完成了。这样的毕业论文几乎不包括前期的查阅文献和原理解释,所以很多带本科生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论文就是鸡肋。而即使在这么宽松的要求下,还是有不少学生临时抱佛脚,随便敷衍,交上来的论文能保证语言表达就不错了。 但是我们还是得提提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当然,肯定不是以发表为目的的追名逐利。现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一般局限于单向接收知识或是在大学内部进行交流,双向的和横向的跨校跨地域交流机会很少,大学学科教育与实际科学研究脱节。很多学生上理论课时云里雾里,临到要考试时就通宵突击,考完之后又忘得差不多了。这是因为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无法跟实际应用相联系,学生都搞不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以及该怎么用。如果本科生能较早树立科研的观点,有发表正式论文的想法是很有好处的。 首先,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就得做文献调查,这一过程既可以培养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了解所在专业的过去及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回顾课程材料以及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 其次,参与科研的过程需要不断与导师或者其他合作者互动,这样可以总结到不少团队合作的经验。即使以后不从事科研工作,有了这个经验找工作面试也会大大加分的。 同时,在本科阶段能够有机会开展一个项目是非常有价值的。既可以将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也可以有机会让自己更多思考以后的职业方向。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对做科研很有兴趣的话,以后读研读博的动力就非常足了;反之,早点确定自己不喜欢搞科研也是很有用的。与其浑浑噩噩读研读博,还不如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好好地积累工作经验呢。 最后撰写论文、投稿接受审稿意见再修改的过程也很能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即使最终文章被拒,谁说一个人早受点挫折不是个好事呢。 有鉴于此,许多著名学府和出版商创建大学论文期刊,以缓解大学学科教育和硕博教育之间的矛盾。还有个附带的好处是,不少学校的大学论文期刊都交由学生在经营,顺带还可以培养一些出版方面的人才。所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发表文章是个很有益处的事情。只是别把事情做得过了,把好事变成负担就不好了。

大写与小写字母

我想在此讨论有关使用大写与小写字母的各种规则。 专有名词 1.1 一般原则 一般而言,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此外,如果专有名词由一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则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冠词、介词及连词除外 )都必须大写。关于这项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正如下列名称所示,专有名词往往包含普通的单词: Pacific Ocean、United Nations、Lake Superior、Black Forest、Kyoto University、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National…

Data的正确用法

名词 data 是 datum 的复数形式,因此若严格遵照语法,当 data 作为主语时,其谓语动词应为复数形式。 This data is useful for generating enhanced images.…

引号

在此,我将讨论引号的主要用途。 单引号和双引号 在英语中,引号可分为两种:单引号和双引号。这些标点符号的适用情况并无严格的区别规则,不过,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标准用法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尽管正确与错误用法间有所区别,但在判断这些标点符号的适用情况时还是有些自由度。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一致性;只要选定一种样式,便应该保持整篇统一。 自我参照 思考一下以下例句。 The English word “science” comes from the Latin scientia, meaning…

comparing with (to)

Comparing with (to) 的表达方式应用作一个副词,但却经常被误用。最常见的这类错误列举如下: Comparing to the previous results, the present results are much more…

example 与 sample

在日文作者的著作中,常常发现因为名词 example 与 sample 混淆所造成的错误。下面,我将分别解释这两个单词的意思,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example:从一群组相同的事物中挑选出其中之一,作为这组事物的代表。 Japan is an example of a country whose population…

dosage 与 dose

医学术语 dosage 与 dose 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表达不同的意思。以下,我将介绍这两个单词各自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dose:依据药物用法处方的药量。 Each packet contains one dose. dosage:依据药物用法、给药频率及疗程处方的药量。 The dosage was…

cooperate 与 collaborate

动词 cooperate 与 collaborate 的意义相近,两者都几乎与 work together 同义;然而,这两个单词间还是存在重要差异,而且通常不可互换使用。cooperate 与 collaborate 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其意义的广泛程度。在这两个单词中,cooperate 表示的意思定义较为广泛,而且传达纯粹的“共同努力”的概念。尽管 collaborate 也有这个意思,但它表达的概念更为精准。具体而言,collaborate不仅是纯粹的“共同努力”,其表达了“通过共同努力达到特定结果”的概念。因此,cooperate 的重点在于共同努力本身的过程,而…

120篇虚构文章被撤销引起的思考

前几个月,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Publishers withdraw more than 120 gibberish papers”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1]。其实按照这些年来科研人数大量增加,科研人员压力不断增加以及伴随的科研道德不断下滑的趋势,出现这种文章应该是不足为奇的,仅仅是什么时候发表的问题。稍稍有一点点的好奇是,到底还有多少篇这样的虚构文章还舒舒服服地躺在某个数据库里面呢? Nature的文章很含蓄地点出Most of the conferences took plac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