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和论文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征稿启事?

在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专业人士的邮箱里可能每天都会收到一些征稿启事(Call for Papers,简称CFP),尤其当你的电子邮箱作为论文通讯作者的联系邮箱被公布之后。另外,科研人员也经常能够从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的官网、大学院系的网站、期刊网站上看到一些论文征稿启事。如何发布好征稿启事,以便能够获得大量投稿,是主编或组稿者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鉴别和筛选征稿启事,使它能够帮助自己在学术生涯上有所发展,是论文作者们关心的问题。 期刊的正刊通常不需要发布征稿启事,因为期刊的内容范围已经在期刊官网上公示得很清楚。论文的征稿启事通常是针对学术会议、期刊特刊(专刊,special issue)、论文集汇编(edited collection)的需求而发布。征稿启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会议或出版物的主题规划,期刊及其特刊的名字,会议或出版物的重要性,发表论文的数据库收录资格,版面费,审稿费,审稿时间,会议日期和地点,主编或客座主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投稿要求,截止日期,从提交摘要到投稿和发表的重要时间节点等。关于征稿启事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细节,网上有大量实例,本文不予赘述。 针对学术会议的征稿启事是最常见的,占据所有征稿启事的绝大多数,也是最鱼龙混杂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由专业学会主办的SCI期刊要求论文在发表于期刊之前必须先投稿到该学会所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另外,有些学会则从年会论文中挑选部分优秀的论文进入学会举办的EI期刊,即请同行评议专家在对会议论文审稿时就勾选论文是否只适合发表为会议论文,还是也能够发表为期刊论文,例如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简称SAE);而这种年会则针对每年不同的主题需求,在学会官网定期发布年会论文征稿启事。 第二种常见的征稿启事是学术期刊的特刊。学术期刊平时根据论文被接受的时间,将不同主题的论文凑在一起发表成为一期,称为正刊。如果正刊版面不够,有时会发增刊。如果针对某个特定主题组稿成为一期,这种刊物称为特刊或专刊。特刊的征稿通常是依靠公开发布的征稿启事与主编(或客座主编)向专家单独约稿的形式共同进行。 第三种常见的征稿启事是论文集汇编。论文集汇编(edited collection)与主编约稿的专著(edited monograph)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论文投稿可能会在筛选比较下被拒稿,而后者的书章稿件由于是经主编主动约稿的比较有声望的专家撰写的,质量都比较有保证,不太容易被拒稿。征稿启事中征收来的论文投稿的质量完全无法预测,可能包括很差的不合格稿件。 从主编或组稿者的角度来讲,要想使征稿启事引人注意,必须在显著位置发布以下4条关键信息:论文的数据库收录资格,版面费,审稿费,审稿时间。虽然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包括很多不太注重论文收录资格的企业界人士(因为他们一般不需要根据论文被考评),但是学术论文投稿的主体仍然是高校或科研院所那些每天处于单位科研业绩考核压力之下的科研人员。他们没有浪费任何一篇稿件素材的奢侈,即每篇论文都必须发表在被单位承认的学术媒体上。国内理工农医科论文的单位业绩考核政策一般是希望作者将论文发表在SCI、EI英文期刊或北大、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采用所谓的三大检索收录系统,其中包括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SCI中稿技巧: 提升研究数据的说服力

如何寻找原创研究课题 快速定位目标文献的有效搜索策略 如何根据期刊指南准备手稿的对应部分 论文手稿语言润色实用技巧分享,快速提高论文质量

什么是预印本?发表预印本的5个步骤!

预印本是指内容完整、在同行评审之前发表且所有人可开放存取的研究论文。通过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论文,作者可以获得荣誉、知名度和认可。同时,相较于缜密、漫长的期刊发表,作者也可以更快地分享自己的研究。在预印本服务器上发表的论文会被分配DOI码,并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引用,虽然这些预印本论文没有经过同行评议者的审查。然而,它能帮助有价值的研究及时到达学术界。 预印本为研究带来哪些优势? • 尽早允许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 研究可以得到读者的批判性评估 • 可在期刊发表前更新潜在的错误或建议 • 帮助作者加强研究论点 • 可以发展合作关系 在预印本服务器上发表论文 预印本服务器是一种在线资源库,包含各种学术论文的数据和信息。预印本服务器种类多样,包括-- 1.…

研究人员维护实验笔记的9个好工具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试想下面的情形:您安排了实时 PCR实验来确定引物效率。经过周密的计划,最后顺利完成实验并获得CT值。可是当您坐下来整理实验笔记时,却发现完全无法理解实验时所做的笔记。实验笔记里居然连稀释液是什么都没写下来!这时候您就会想到为什么项目负责人多次提到要尽可能记录实验室中的所有操作!如果没有以正确的方式记录下实验要求和方法,实验结果就不可靠。 为什么要维护和组织实验笔记? 实验笔记是研究人员最有用的资源之一。做实验笔记是一项单调枯燥的工作,但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收集信息并跟踪所有实验数据,总结结果和分析失败原因,从而进一步优化实验。尽管做实验笔记非常有必要,但没有研究人员会认为这项工作很有趣,因为它涉及到大量写作,比如记录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这比写期刊文章要更复杂繁琐。 下面的几个原因让实验笔记成为研究人员的可靠材料: 勤勉的实验记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验结果。有时候,研究人员在连续几天的实验时候对数据分析会发现之前的一些结论是错误的,这时候完整的实验数据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梳理出错原因。 详细的笔记有助于组织研究工作,并且更容易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良好的实验笔记能够提供书面证据,增加研究的透明度,让研究人员的数据分析更符合科研道德标准。…

科研的融合科研的融合

Windows跟linux系统的争论曾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各有一批拥趸,在网上互喷。windows拥护者批评linux又难用又麻烦,装个系统都折腾个半死,还有硬件居然找不到驱动,想玩个游戏都没地方找,只有那些没出息的理科宅男为了显摆自己会敲键盘才去学那么多奇怪的命令。linux拥护者则认为windows既不开放,又不安全,bug又多还不稳定,装完系统居然还要装杀毒软件。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互不相让,支持windows的人还是用windows,不断追逐着新的windows版本,从windows xp,vista,windows 7,到windows 8,开发工具也从当年的visual studio 6一直跟到现在的visual studio 2010. 支持linux的还是站在linux阵营中,看着linux家族逐渐变大,为linux不断攀升的市场份额而欣喜。 现在这种系统之争好像基本上就不怎么提了。windows一直也在学习linux的精华,不断的将系统内核精简,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自从使用linux内核的andriod飘红之后,在这中间收益颇丰的居然是微软,这个linux的竞争对手很早就开始从Linux系统中获取专利授权费用。而linux家族中,在PC上装机量最高的ubuntu的卖点是它易用的桌面操作功能。曾经势如水火的两个系统在各方的努力下,都也有了可以执行对方程序的能力。争论的结果最终是一种融合,包括技术上的融合跟思维上的融合。 科研上的争论也经常发生。比较经典的波跟粒子的争论,最后是以波粒二象性融合了两家之长,结束了多年的纷争。然而在科研上,由争端造成的思维上的融合却要花费更久的时间。按道理来说,相对于商业,科研是更为开放,兼收并蓄的。科研人员的素质也要更高一些。但是往往是科研人员对知识一种近似宗教的坚持让他们变得更加固执,常常执迷于证明或者说服对方是错误来支持自己的坚持。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在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之后,清楚了两种意见之间的优缺点之后的融合往往是最为彻底的。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存在几个学派,一个是主张在逻辑上解决智能的产生,还有一个则是从仿生角度去解决问题。在逻辑上思考智能的问题是希望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但是在应用方面总是面临比较多的困难。而从仿生角度上思考问题曾经给人认为是本末倒置,但是它确实是有比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争端之后,双方互相接受了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才造成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跟实际应用的蓬勃发展。 科学的争端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作为科研人员,应该用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审视这些争论。在学科、知识爆炸的时代,融合肯定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研究申请的写作技巧

研究申请对研究人员至关重要,是不是有好的想法和强大的研究实力就能得到资助呢?不一定。好的想法和强大的实力若不能表达出来、只有研究员自己一个人知道,就等于不存在;这与发表论文有几分相似。很多人认为研究申请比发表文章难,不无道理。发表论文只需经过同行(包括编辑)的评审,而研究申请还需要经过非同行的审查。如何让同行和非同行都认可你的研究申请呢?简单地说,这需要你的申请既科学(Scientific)又有趣(Interesting);总的来说,研究申请有如下的4个写作技巧。 早点开始!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写作需要灵感,灵感来自积累,积累需要时间。 了解你的申请对象,因为资助机构不会来迁就你。他们已经决定了他们想用钱做什么,他们会坚持自己的计划。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就去找别的地方。 了解资助机构的检查细则。它可能是基于年龄、经验、某些特定设备、地理位置或者仅仅看想法。只有在你真正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申请,不要浪费时间抱侥幸心里以为可以网开一面。 提高营销自己的能力。提交研究申请的人很多,资助机构可能会收到100张像你这样的文件。需要营销自己的故事,将申请流程视为展示自己与科学的故事片。 具体而言有如下20个步骤: 查找公告 检查资格 作出申请计划及需阅读的说明 将您的拨款建议瞄准目标受众 首先编写您的研究设计 写一个简洁的摘要 简介 – 简要描述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问题…

幽默和科学的联系

科学知识对于普通大众可能是高深而严肃的。科学中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很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然而,科学不只有严肃的一面,科学知识也能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毕啸天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1993年的毕啸天是清华大学化工系的一名博士生。他用一种特别的幽默方式在网上吸引了大量关注者。他在网上发布的文章都充满了无厘头式的幽默。例如,他通过多次实验,再加以统计分析,告诉了大家怎样在微信上抢到最大的红包。再例如,他用数学方法分析了薯片掉在地上还能不能吃。总之,他的文章都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拉近了科学和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这种独特的风格也使他在新浪微博上收获了超过三十万关注者。如今,毕啸天正在考虑成立自己的媒体公司,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向大众介绍科学。 如何传播科学知识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去理解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理论或者阅读科学文献。这大概也是毕啸天能够受到大家欢迎的一个原因。将科学理论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并融入一定的幽默,结果就是让科学显得生动有趣并容易被大家理解。 实际上,除了毕啸天,在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学生,用类似的方式来传播科学知识。一些以科学传播为主题的网站也应运而生,例如知乎、科学松鼠会等。相比起多数的专家学者,中国的学生有更大的热情去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其实,科学的确不应只是科学家的专属。让更多的人理解并喜欢上科学,对于科研人员和科学本身的发展都会是有益的。

Variety

中国学者经常误用名词 variety 。这个单词有三种意思,而且也有三种对应的用法,在此,我将分别讨论各种用法。 第一种用法 意义:不同的种类。 作用:指代多项事物为一组。 We used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derive these…

虚构文章的终极工具 – SCIGEN

SCIgen [1]是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3个研究生编写的程序,能够自动生成无意义的英文计算机科学研究论文,论文上摘要、背景介绍、实验结果、讨论以及结论一应俱全,还配上一些自动生成的漂亮图表和参考文献。这个程序能够从词库中随机选取专业术语并且生成句子,尽管文章不知所云,乍看上去,规范的文章格式跟满眼的专业词汇还是让人觉得挺高尚大的,还能唬住一些平时看英文就头疼的业内“专家”。 SCIgen的本意是出于对学术界那种水平低下,只关心收取注册费的灌水会议的反感,它的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很大的影响。自动产生的论文Rooter: A Methodology for the Typical Unification of Access Points and Redundancy被WMSCI(World Multiconference…

大写与小写字母

我想在此讨论有关使用大写与小写字母的各种规则。 1. 专有名词 1.1 一般原则 一般而言,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此外,如果专有名词由一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则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冠词、介词及连词除外 )都必须大写。关于这项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正如下列名称所示,专有名词往往包含普通的单词: Pacific Ocean、United Nations、Lake Superior、Black Forest、Kyoto University、Center for Adva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