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和论文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征稿启事?
在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专业人士的邮箱里可能每天都会收到一些征稿启事(Call for Papers,简称CFP),尤其当你的电子邮箱作为论文通讯作者的联系邮箱被公布之后。另外,科研人员也经常能够从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的官网、大学院系的网站、期刊网站上看到一些论文征稿启事。如何发布好征稿启事,以便能够获得大量投稿,是主编或组稿者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鉴别和筛选征稿启事,使它能够帮助自己在学术生涯上有所发展,是论文作者们关心的问题。 期刊的正刊通常不需要发布征稿启事,因为期刊的内容范围已经在期刊官网上公示得很清楚。论文的征稿启事通常是针对学术会议、期刊特刊(专刊,special issue)、论文集汇编(edited collection)的需求而发布。征稿启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会议或出版物的主题规划,期刊及其特刊的名字,会议或出版物的重要性,发表论文的数据库收录资格,版面费,审稿费,审稿时间,会议日期和地点,主编或客座主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投稿要求,截止日期,从提交摘要到投稿和发表的重要时间节点等。关于征稿启事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细节,网上有大量实例,本文不予赘述。 针对学术会议的征稿启事是最常见的,占据所有征稿启事的绝大多数,也是最鱼龙混杂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由专业学会主办的SCI期刊要求论文在发表于期刊之前必须先投稿到该学会所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另外,有些学会则从年会论文中挑选部分优秀的论文进入学会举办的EI期刊,即请同行评议专家在对会议论文审稿时就勾选论文是否只适合发表为会议论文,还是也能够发表为期刊论文,例如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简称SAE);而这种年会则针对每年不同的主题需求,在学会官网定期发布年会论文征稿启事。 第二种常见的征稿启事是学术期刊的特刊。学术期刊平时根据论文被接受的时间,将不同主题的论文凑在一起发表成为一期,称为正刊。如果正刊版面不够,有时会发增刊。如果针对某个特定主题组稿成为一期,这种刊物称为特刊或专刊。特刊的征稿通常是依靠公开发布的征稿启事与主编(或客座主编)向专家单独约稿的形式共同进行。 第三种常见的征稿启事是论文集汇编。论文集汇编(edited collection)与主编约稿的专著(edited monograph)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论文投稿可能会在筛选比较下被拒稿,而后者的书章稿件由于是经主编主动约稿的比较有声望的专家撰写的,质量都比较有保证,不太容易被拒稿。征稿启事中征收来的论文投稿的质量完全无法预测,可能包括很差的不合格稿件。 从主编或组稿者的角度来讲,要想使征稿启事引人注意,必须在显著位置发布以下4条关键信息:论文的数据库收录资格,版面费,审稿费,审稿时间。虽然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包括很多不太注重论文收录资格的企业界人士(因为他们一般不需要根据论文被考评),但是学术论文投稿的主体仍然是高校或科研院所那些每天处于单位科研业绩考核压力之下的科研人员。他们没有浪费任何一篇稿件素材的奢侈,即每篇论文都必须发表在被单位承认的学术媒体上。国内理工农医科论文的单位业绩考核政策一般是希望作者将论文发表在SCI、EI英文期刊或北大、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采用所谓的三大检索收录系统,其中包括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