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与灌水

十几二十年前,单位发表的外文少的可怜,一个重点大学一年才能数出来十来篇。时过境迁,SCI早就不是个啥事了。学校的统计结果是平均每个职工发表的文章数是将近2。每年发表5篇文章的大有人在,还有10篇的呢。但是质量呢?不好说,也没有人在意。反正文章发表出来了,年度考核没问题,该拿的奖金也有了,还想着谁会读这篇文章干啥呢。

“灌水”原来是用在论坛发帖的,现在科研文章也是水分多的很,稍微挤一挤,30%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然如果篇篇都是真知灼见,按现在出版的文章数量,人类早上了火星了。不过光是吐槽是没有用的,现在的政策是鼓励灌水的,论文数量是与个人的待遇、奖励等挂钩的。灌不了水的,要不就是水平真的不行,连水都挤不出来;要么就是真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自己做自己的学问,但是郁闷的是要经费没经费,连学生都招不来,以至后来真的也只能安贫乐道了。大部分的科研人员还是挺能响应政策的,要提高文章数量,没问题,以前十个实验写一篇,现在十个实验是可以掰成五篇的。要提高引用?朋友单位互相合作就行了。要SCI?没关系,现在连SCI都快改名成“Stupid Chinese Index”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你能提出标准,自然就有应对的方式。

以数量作为考核的标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趋势了,以论文的质量来衡量才更有意义一点。一些国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做研究评估的时候,都是统计高质量的文章,而一般文章发表再多,都不会计入统计。比如英国是将研究质量分级,达不到二级或者二级以上,那么很可能连这个方向都给砍掉了。而评价研究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导师经常念叨的就是怎么在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以前还没有搞懂状况的时候还写点俺自己觉得不怎么灌水的文章发给他,结果都石沉大海,久了也就知道了,导师对这种不咸不淡的中间结果型的文章完全没有兴趣,有这个修改文章的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能把实验做的更好呢。

但是呢,只要是他觉得比较不错的文章,那一定是不遗余力地进行修改。一个观点的描述要反反复复斟酌好几次,就连图片和表格都要力求完美。导师常说的是: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可以跟着你一辈子的,所以一定要对它的质量负责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过分追求质量的同时也牺牲了文章数量。对俺这种打下手的就不一定是个好事,虽然有自己认为的几篇“好”文章,但是真去PK个位置的时候,那个简历绝对没有一大片文章的牛人好看。能做的也许就是吐槽一些不合理的鼓励灌水的科研评价机制,然后呢,回头再看看自己的结果是不是能过导师的法眼,再发一篇呢?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