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议造假的影响

2014年7月8日,美国科学读物出版商SAGE宣布,他们正在撤销台湾研究人员陈震远的总共60篇学术论文,SAGE表示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骗局。根据陈震远本人的交待,为了发表文章,他伪造了虚假的同行评审和引用圈,建了130个虚假电子邮箱账号,达到了自己写文章推荐给自己审稿的目的,可谓是身兼运动员和裁判两个角色[1]。同一作者的60篇论文因涉嫌造假被一次性撤下,这桩被美、英媒体大幅报道为“实属罕见,但在意料之中”的学术丑闻在台湾学术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大学术期刊已经发生多起同行评议舞弊事件,撤回论文百余篇。其实,现下不少期刊的审查制度都存在漏洞,尤其在同行评审进入电子时代之后,期刊监管和政策还尚不健全。有的科研人员就耍起了聪明,发现并利用了出版社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自写自审,关键是还能使论文得到编辑的认可。

一般在进行同行评审时,编辑都会挑选一些该专业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但由于某些研究领域非常狭窄,在论文提交系统中,期刊会允许作者提供一些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评审。虽然多数期刊的编辑都比较负责,但如果没有逐一核实的话,就给一些心术不正的研究人员制造了造假的机会。

其实早在2012年,爱思唯尔公司的下属期刊《光学与激光技术》就撤销了11篇论文,对外宣称的原因是有黑客获取了编辑帐号,并且登录了系统将一些稿件发给了不适合的审稿人。所幸的期刊没有追究文章的作者,而稿件也可以重新提交进行审稿。但是从此之后爱思唯尔公司就开始关注论文评审造假问题,为了减少出现冒牌审稿人的情况,爱思唯尔公司开始了将旗下100多个期刊的投稿系统的帐号进行合并的尝试。据说这种做法的依据就如果如果减少系统中账号的数量,那么可能会使发现虚假账号变得更容易。但是在实施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困难,比如研究人员跳槽的事情是很常见的,而往往是到了新的单位之后就使用新的电子邮件,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科研人员可能对应着好多个电子邮件帐号。爱思唯尔公司尝试引入了统一的身份验证编码(the 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 ,ORCID)。每位研究者都将得到一个唯一的身份号码,就算供职的研究所发生变化,仍可以通过此号码追踪他们全部的学术发表情况 [2]。如果在试验中发现给方法确实有效,那么爱思唯尔将在2015年在旗下所有期刊系统中全面推行这一方法 [2]。

其实,同行评审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该专业领域的专家评审对文章进行判断,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以确保作者的著作能符合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标准。这是学者专家间健康且科学的辩论与切磋。同行评审并不是绝对不会出错,同行判断的错误也时有发生。但技术问题不同于道德问题,学术论文中的错误,不是罪无可恕,甚至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这种蓄意的同行评审造假行为一定是要得到禁止的。


[1] http://lx.huanqiu.com/2014/lxnews_0717/5610.html

1 Comment
  1. […] 当然,所有的新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我们目睹了在线投稿和同行评审系统的显著进步,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道德问题。例如,经常被讨论的账户、密码管理不善或安全级别太低的问题,还有最近被广泛关注的有人利用系统漏洞制造大量虚假同行评审,最终导致多篇文章被全部撤回的事件。这些都暴露了现代出版系统的一些弱点,但与此同时,这些安全隐患也在逐步得到修正。总体来说,在线投稿和同行评审系统的优点还是远远超过了它的缺点的。在使用评审系统整个过程中,编辑必须切实地负起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邀请适合的审稿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选择处理,才能使这类问题的发生最小化,确保评审系统的客观、可靠和公平。 […]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