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上回答提问

个人觉得,在大会上做报告把PPT按部就班地做完还不算难,最难的是等待听众的提问以及回答问题。俺心理素质不行,貌似每次做完报告下来之后都要抹一把汗,这汗都是在提问阶段噌一下就冒上来的。

作为非英语母语,加上经历了N年哑巴英语的训练,俺在英语听力跟口语上都有着很强的不自信。再加上这年头,能操着一口地道伦敦腔的人是越来越少见了,在会议上喜欢提问的不是稍显羞涩的英国人,而是有浓重鼻音的俄罗斯人,单刀直入的美国人,有时候还有分辨不出来是英语的印度人跟日本人。所以能在听完别人问题不pardon,sorry然后娓娓而谈的报告者,俺一概觉得是“牛人”。也有在听完报告觉得这人英语挺不错的,正羡慕着,然后发现其在回答问题阶段,一概摇头微笑尴尬状然后sorry的巨大反差。设身处地,那么短短的几分钟,那是多大的煎熬,都赶得上一个世纪了。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口音,只能尝试着适应别人的口音。没有啥便捷的方法,就是找这些国家的人聊聊天,一些常用词在听过几遍就可能有点印象了。有次会议帮同事带了个poster去,有个年纪挺大的俄罗斯老同志就溜达了过来,问了几个问题。实话说,第一个问题真是听了五遍都没有听懂,也是把俺给不好意思地耳朵都红了。还好老人家的耐性好,最后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才掰明白的,后来扯了一阵。事实证明,这个经历是有用的,后来做报告之后,另一个俄罗斯人的问题只pardon了一次就听懂了。

在会场那种气氛下,紧张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即使听懂了问题,也容易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甚至脑袋一时短路就成了哑巴了,而那个时候又不允许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有些招数对缓解紧张是很有用的。先养成条件反射式的回答:Thank you for the question. 或者肉麻一点说,that is a great question. You are quite right.之类的扯皮话,这样可以给自己多几秒的时间去组织回答的逻辑。如果还不够,那就先把幻灯片转到相关的那一页上,这样就有了好几秒的时间来思考了。再不然就换一种方式复述一下问题,同时也给自己强化一个问题的重点是什么。

回答问题的时候,那种yes跟no式的回答是很难令人满意的。事实上,要是一个报告结束了,一个问题都没有,也是一件挺尴尬的事情,说明你的报告大家都没有兴趣。有人给你提个问题那简直就是捧你的场。用一个yes或者no回答人家是很浪费别人表情的事情。按照一个同事的说法,15分钟的报告本来就很短,很多东西没法说的很清楚。这个时候就要抓住回答问题的机会。一般主席是不会在你回答问题的时候提醒你时间结束了,都会耐心等你回答结束的。所以这个时候等于是给你无限的时间去表现你的个人风采,一定要抓住这个时候展现你的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扎实的科研水平,这个要比可以死记硬背出来的报告过程加分地多,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这番观点还是对的,只是能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