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从导师身上学到/得到什么?

既然将读研做为一个投资,那么总是要思考一下回报的事情。如果说投进去人生很宝贵的三年,只是为了换一个学位证的话,那么这是一个蚀本生意。因为现在的学历是越来越贬值了,而相比之下,人力成本却是在不断上升的。所以在想好读研的目的之后,还要应该想想这几年之内,希望能够从导师身上得到点什么。

从导师什么能得到的东西是跟导师的类型密切相关的。就像你不能从面包店里面买酱油,也不能从服装店里买零食一样。你要是打定主意在主攻行政的导师什么上学到精深的专业知识,那恐怕是不行的。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学习他的管理才能,怎么调度他的资源来完成他的科研任务。这对以后致力于把自己培养成领导人才是很管用的。这当然是有例子的,比如有同学跟着所长,几年下来,接物待人、举手投足间都有了点领导风范。也挺获领导青睐,觉得孺子可教。跟着项目型的导师,在物质上会有更多一点的好处,虽然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廉价劳动力”,但是换位思考,也只有学生期间才能有这么多的练习机会。要是在工作岗位上,一个事情都磨个半天,领导不发飙才怪呢。所以,珍惜这种机会,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甚至好几个项目来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甚至可以到公司参与合作,了解公司的运作方式,这是个很幸运的事情的。对将来不管找工作还是创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真心觉得知识是最宝贵的。那么就跟着学术型的导师吧。我相信每一个潜心做学术的导师都很喜欢踏实、单纯的孩子。可以在这种导师身上感受他谦和、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而且如果兴趣相投的话,可以在合作中出很多成果。这也是有例子的,有个同学早早地就在顶级期刊上发文章了。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又扔出一篇。我当时就觉得,这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定会很爽的,比当领导要爽。要问他最后找到工作了没有吗?恩,据说他从来不操心过,工作后来找他了。

常常有同门的师兄弟在毕业之后的几年里拉出很大的差距。都是同一个导师,既然都是他选中了的学生,是没有理由厚此薄彼的。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还是在自己。仔细追究,当年有没有选到适合自己的导师,有没有从他那里学到该学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麦兜最后还是没有买到鱼丸粗面。有的学生非要想在导师身上学到导师就不具备的东西,最后肯定会很受伤。如果你已经上错了船,那我觉得,改变自己的目标要比改变导师的能力来得容易很多。有的学生说,他郁闷,导师啥都不懂。这是非常错误的,他再怎么不懂也会比学生多懂一点的。既然导师没法教你,那么你就把这种师生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你提供思路,他提供条件总行吧。结果他说,导师没钱。那就实在没得说了,当初你怎么就找了一个既没钱又没水平还没有关系的导师呢?

总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最终能达到的成就是跟导师有很大关系,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自己。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