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有寿命的

这里说的是A君。他高高的个子,平时话不多,说起话来也是细声慢气的,非常有礼貌。他的工作时间非常固定,早上九点掐着点到,下午五点钟一到,一刻也不多留。有次星期五找他放一个会议通知在web服务器上,他一看时间,刚好五点了,就说,他要回去了,下个星期一再弄。其实放上去也就几分钟的时间,但是这是人家的原则问题。谁叫自己动作慢,非要等到五点才去找他呢。

平时跟A君的交流不是很多,交流的内容也不多,都是跟电脑硬件、软件相关的事情。A君在组里面负责的工作也比较奇怪,比如架设、维护服务器,购买硬件、软件等。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自己电脑前活动,很少参加实验。他的桌子上总是摆着一些C++,Perl,js类的编程书籍,操作系统也不是咱们常用的,感觉上编程水平很高。曾经也疑惑过,这也算是做研究吗?但是再一想,这些事情总是要有人来做的,有一个人负责这些事情,其他的人就可以安心做别的事情了。后来有一次,看到组里面这些人的职位,才发现他是三个senior researcher中的一个,登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平时维护电脑、不怎么下实验室的人,职位还比很多人高。好奇之下,就查查他的文章,看他是不是以前做了很了不起的东西,发过很牛的文章。查完之后,还是很失望。最近十来年,他都没有发过第一作者的文章。

直到后来做完了自己的事情,翻到组里很久以前的文档,才发现原来人家也牛过。20年前,他就跟C君合写了一份程序。现在boss做review报告的时候都会提到。但是俺从来没有用过,也没有见到组里面哪个人在用。做这部分计算用的全部是商业软件。他写过很多计算代码,比如一篇挺不错的文章,他只是第五作者,前面2-3个作者推导了公式,程序就是他写的。当然在文章里面并不会提到这个代码谁写的。只是在一个PhD论文的致谢里面,是写清楚的。论文背后还附上了这个程序。看起来很漂亮,标注的非常清楚,15年前的代码了。

老文档读得越多,越觉得A君原来是非常强悍的,至少在程序上的造诣是非常高的。但是,为什么这么十年来都没有什么出品呢?我想,这应该是科研的寿命决定的吧,特别是做纯技术的科研。在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没有足够的商业支持,做研究是需要自己动手做一些开发,比如写一些程序。但是当行业慢慢发展起来,慢慢就有公司推出产品来做这些事情,以前自己开发的东西就会更加稳定,更加易用,还有不错的售后服务的商品来替代了。这个时候,如果接着做这部分的研究就比较尴尬了。接着开发,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拼过一个公司的资源的。放弃,就意味着要从头开始。这个时候,要是还是没有给自己重新找到合适的定位,就会慢慢的给淘汰掉了,逐渐淡出研究领域的前沿。

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加长久的科研寿命,不停的跟踪领域的前沿是非常必要的。不断超越自己,不要把自己给落下了。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