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期刊的迷思

顶级期刊在很多科研人员心中是一种痛,就像一座山,没有翻过去之前,它一直都在那,高高在上,那远在飘渺的峰顶却一块大石般地压在心头。每每看到那些牛人做报告,有意无意在PPT的角落里面露出些顶级期刊的参考文献,羡慕之余,心底也暗暗伤神,啥时候,自己我也能有这么一串列表啊。

顶级期刊在某种程度上是科研人员的“试金石”,文章数量多寡是否就代表科研水平的高下这个不好说,但是有牛文跟没有牛文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还是要比发不出来的同行强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在顶级期刊上挂了个名字之后,哥们兄弟从此在江湖上也就扬名立万了,是个江湖中有名号的人了。对于一个研究小组来说,时不时能在顶级期刊上冒个泡,就是说这个组还没有老,还在发展,吸引有潜力的新人机会就更大一些,江湖地位更稳,申请经费来腰也直,气也粗些。

当然,那种对顶级期刊不怎么感冒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在笔者俺看起来是个神人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Grigory Perelman),他发表的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三篇论文都是在http://arxiv.org,而不是在任何正式的学术期刊。当然更让笔者俺叹为观止的是人家不但不要号称是“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连100W美元的奖金都不要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思想,一开始是发表在某个小期刊的旮旯里面,但是经过十几二十年之后,给别人刨出来,大放异彩。不过相对来说,这类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

现在摆在科研人员的现状是各类期刊如雨后春笋,所以想把文章发表出来不是一个难事。难的是怎么才能把文章发在更好的期刊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于是那些有限的顶级期刊就成了各路豪强们论剑的场所。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看起来上怯怯的,有点像抱着幻想转正的小三的感觉。既然是好酒,就应该要摆在应有的位置,放在旮旯里面,等着伯乐来相要到猴年马月了,就应该理直气壮的上来要位置。如果真这么想,那么就别怨那些手里攥着经费的项目审批人没有兴趣仔细去抠发在“旮旯”里面的文章的深度跟价值了。他们只会或者只需用最简单的原则来做判断,如果一个idea没法发表在好的期刊上,那就是说它的价值不大,不够吸引人,为什么不把经费给那些看起来有很好发展潜力的申请呢。我想,对于这种思维,是合理的,在科研市场化,经济化的现在,这也是维护投入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所以呢,对于俺们这种江湖上排不上号的混混来说,把文章做大,发个顶级期刊,亮个万字,绝对是正道,比发好几篇锦上添花的风月文章有意思多了。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