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中心与科研

在历史上,科学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很难用如影相随来形容,但它们之间也时不时碰撞出强烈的火花。在20世纪,很多大型公司都建立了研发中心来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并解决不断发展的技术系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较出名的有杜邦,通用电气,贝尔实验室等。企业的研发中心对科学也做出过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贝尔实验室是全球拥有最多诺贝尔奖的机构,拥有激光和晶体管的发明,IBM有多人获得图灵奖,其苏黎世研究实验室帮助开发了超导体。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做出了许多突破,如图形用户界面(GUI)和鼠标。

但即使这样,科学发现跟商业利润之间的关系总是不明朗。即使一些公司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最后仍然无法收回成本,比如施乐发明了图形用户界面之后,最终的受益者确是苹果公司。然而企业最终追求的是更多更快的利润,所以对科研的兴趣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对不直接产生利润的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是越来越小了。同时,在自主研究和并购这两种路线的选择上,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第二种。与其花时间,花精力再建一个团队进行研究,还不如用现金直接购买有潜力的小公司。这一点可以从现在发生的越来越频繁的公司并购可以体现出来。

企业的投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研究。现在,一部分人搞科研并不是为了探索客观规律,而是梦想着有一天做出什么成果,然后开公司,做原型,找风投,产品化,卖给大公司,套现走人。如果一个研究3,5年看不出什么苗头,也就直接掉头再换一个。至于要坚持十几二十年的基础研究嘛,那就交给那些有兴趣科研,没商业头脑的人去干吧。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