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line来了,如何按时结题?

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结题时间,也就是deadline。对科研项目而言,不能按时结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但关系到后续经费申请的问题,也关系到科研人员在业界内的reputation。在很多西方国家,科研人员的工资是由项目支出的,所以申请不到后续的项目也就等于失业了。在这种压力下,科研人员是不会选择砸自己的饭碗。所以至少在本人的印象中,还没有遇到到了deadline还没有结题的项目。区别只是在于有的项目结题很顺畅,大家都很高兴;而有的只是很勉强地达到了结题的指标。

虽然大家都在谈时间管理,进度控制。但是与一般工程项目不同的是,科研项目本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期间存在众多未知性。即便一开始计划安排得非常详尽,中间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例如实验仪器突然坏掉,或是外送加工的元件不能按时交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打乱原定计划,使得科研项目在截止日期来临前还未能得出结果。那么面对这样高压的情况,科研人员该如何安排各项工作尽量做到按时结题呢?

最重要的应该是抓大放小。在这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得不是完美,而是最核心的结果。有哪怕一点点的结果也都比一点结果都没有好很多。只有有了结果你才可以再申请后续的经费把实验做的更完美,不留遗憾。所以在越来越少的时间面前,还是要花点时间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众多的事情中哪些才是直接影响能否顺利结题的问题。抓住重点,千万不要被各种大小杂事追着跑。

其次学会求助,或是更有效地安排人力和实验资源。要承认一个科研项目中间涉及到的大大小小的事非常多,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团队合作十分重要。如果凡事都亲力亲为,不但把自己累得要死,还不见得能有好的结果。知人善任,发挥大家的长处,配合得好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后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也伸出援手,这样大家的压力都不会太大。大家搭把手,帮忙很快就把实验平台搭好的情况已经出现过了好多次了,而在正常情况下, 如果都由自己琢磨的话,是要花4-5倍的时间的。

虽然面对压力,工作效率都会自然变得更高,但是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即使deadline越来越近了,也要学会定期放松精神。弦绷得太紧是会出问题的,把自己搞得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不见得就有好的工作效率。偶尔锻炼一下,跑跑步,打一场球,或是约上两个好友小酌一杯。短暂的休息和放松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率地迎接下面的工作。

当然这都是一些弥补的措施,如果一开始就能安排得更好,在各个环节的时间设定上都保留一些弹性就会更好。科研人员系统地学习项目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下一次的截至日期来临前能更加从容面对,不再这样手忙脚乱。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