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化信息时代,人们抱怨最多的不是信息不够,而是信息太多。现在科研人员每天面对的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了个人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这些过量的信息如果无法有效整合,内化成自己需要的信息就会给身体、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过量信息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大量邮件和社交媒体信息,处理完了又来新的,感觉事情没完没了,一直得不到休息。另外信息内容重复率很高,每天这样的生活会让人感觉疲倦无力。
其次过量信息会让我们工作效率低下,随时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来回切换是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
另外当我们面对过度信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旷工”的机制以躲避责任和决策。这种机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会让重要信息和不重要信息之间的界限减小消失。对科研人员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科研研究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如何处理这种信息过载的情况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用信息构建来组织信息, 塑造网络信息环境。采用信息过滤, 减轻认知负担。运用智能代理,提供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等。
具体到研究人员个人而言,则应该学会分清主次,制定目标。把自己的知识点串起来,旧资料或者过时不用的资料归档,分类整理信息流以精简信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想想自己真的需要每小时都去检查一次社交媒体的信息更新吗?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不也做出那么多重要的成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