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同行评审报告见光 – 公开论文评审过程对评审者审稿行为的影响

论文内部审核机制要公开透明化- 学术杂志正面对着越来越多这样的呼声。因应于此,不少期刊已尝试公开发表同行评审报告。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样做对评审者有什么影响?是否真正有益于学术?前不久,意大利米兰大学Flaminio Squazzoni等人在《自然-通讯》上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项饶有趣味的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了5本参与Elsevier“公开同行评审试点计划”的期刊(2本是开放获取期刊,3本是订阅期刊),分析了2010至2017年间9,220 份稿件的 18,525份评审报告,以评估同行评审者参与试点计划前后审稿行为的变化。为减少偏倚,研究者又特意选取了另外5本Elsevier旗下的期刊作为对照,两组之间按影响因子、投稿量等因素进行匹配;并统一仅分析第一轮的评审报告。   

研究发现

  • 在排除“投稿量逐年上升”等混杂因素后,发现公开审稿计划并不影响同行评审者的审稿意愿、审稿决定、或审稿周期。 
  • 愿意公开身份的评审者(仅占8.1%),以及年轻、非学术性的评审者,一般会做出更正面的审稿决定。
  • 男性评审者的语气更为正面;年轻、非学术性的评审者语气更为客观。   

结果乐观,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可见,发表同行评审报告并未对审核机制造成负面影响。大多数评审者选择匿名,说明透明开放如何才能达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仍需研究。另外,作者对此是何态度?不同专业领域是否有不同态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现实中,不少编辑对公开同行评审报告持欢迎态度,有证据表明,此项措施可加强评审者和作者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论文质量。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