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未拿到却被抄袭!

要在学术界闯荡,必须在读本科时就深刻理解申请项目及奖助的重要性。学位么,大部分的人只要开始了,或早或晚或轻松或辛苦一定能完成,硕士生修业上课程比例比较重,老实地按着进度学习多半都能通过,博士论文只要按照导师的方法也都能完稿,导致学位本身几乎失去了鉴别度;而科研项目和奖助就不同了,金额大小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外审单位的肯定,某种程度上就像发表期刊论文一样,在履历上看着就是不一样。一份到位的经费申请书,能够清楚呈现研究的定位、架构和价值,撰写申请书能够帮助研究者厘清思路,是很好的学术操练。

申请项目时,申请人及评阅人遵守保密原则是同行审阅运作的关键,接受申请的单位通常都明文规定保密原则,评审专家们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后才能开始审阅申请书,比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就公告在网上,基本上绝对禁止申请人及评审专家任何一方企图联系彼此,评审专家们不应在评审外任何情况透漏申请书上的资料,也不准将申请书内容挪为己用,申请人不应过问任何审阅进度等资讯,期待申请人及审阅专家双方都遵守严格的学术道德标准。

但近年来却纷纷传出破坏保密原则的案件。NIH在2017年12月公告即将对可疑的申请案展开复查,截至2018年春季,NIH已经进行了针对60份申请案的调查,发现有申请人联系评审专家、企图以其他审阅机会交换NIH项目的通过等情结。NIH表示一旦学术不端的侦查结束,就会公告细节及关系人。

近年来科研单位频频传出论文抄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的消息,举个最近的例子,2019年3月,一名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在微博上发文,说明自己刚完成了博士论文写作,在最后确认时发现2018年有一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与自己2017年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题,且文字重复达一万五千字。根据抄袭者学校的调查,抄袭者的导师就是这份申请文件的评阅人。

由于论文抄袭申请书的案件频传,学界合理怀疑学术黑市的存在,因为NSFC光是在2018年就评审了22.5万份资助申请,然而获得资助的项目在10%左右,剩下90%的申请文件不会公开发表,除非被抄袭者举报,不然根本死无对证;是否因为这个缘故,评阅端有人违反保密原则,将不成功的申请书给学生参考,甚至出售给所谓学术黑市?

保密原则实为维护同行审阅的要件,保密原则的失守,伤害最深的其实是学者对学术界的认同感。学术黑市传言甚嚣尘上之际,不禁让人感叹,科研声誉就这样被些不肖之徒给玩完了,倘若连NIH、NSFC的评阅系统都出现漏洞,学术界对自己都不敢相信了,还怎么要求政府和社会大众仰赖其公正客观?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