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应该被发表?

投稿到期刊,文章是否能够发表是由同行评议的审稿人共同决定的。这些审稿人被认为都是公正、值得信赖的,同时对研究有着比较深的造诣。但是现在有一些开放获取的期刊,只要愿意付钱,文章就可以发表出来。因此已经引发了一些对同行评议质量的思考,还有一些人都在怀疑这些文章是不是都没有经过审稿就发表了。

随着现在撤稿数量的不断增加,同行评议利益圈的产生允许一些审稿人互相串通审对方的文章并且放水,以及虚构的科研人员的虚构审稿意见的出现(例如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的Chen-Yuan Chen),给同行评议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当属2008年英国的气候门丑闻。一名黑客窃取了英国气候学家之间交流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内容并公布出来,据称从邮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气象专家甚至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以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影响气候这一说法可能是错误的![1]

china-banner

当一篇文章被撤稿的时候,事情并未结束,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疑问。比如:这个科研团队除了这个错误外,在其他的研究还有错误吗?这个期刊有多少有问题的文章被忽略掉呢?如果这个期刊属于某个大型出版社,那么这个出版社还有多少期刊有类问题呢?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呼吁取消同行评议的批评家认为,如果同行评议的公正性和完整性都丢失了,为啥要在这种没有用的形式上耽误那么久的时间呢?为啥不干脆让所有的文章都发表出来呢?

太极端了总会有问题。如果不经过同行评议过程就把所有文章都发表出来,直接就导致了文章质量的良莠不齐,读者们就更没法相信任何一篇文章了。如果期刊把每月提交的文章照数登出来的话,那么影响因子还有什么意义呢?谁还敢引用别人的文章呢?读别人的文章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些人认为就应该把期刊废除,他们建议将研究公开后,让读者对文章进行排名。但是这也是不靠谱的,除非读者是专业人员,否则他们的意见对文章的科研价值又能有多大的贡献值呢?而如何去鉴定读者本来就是一个没法解决的问题。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046022.htm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