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选择自存档?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着网络传播工具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业也不得不随着选择转型。在学术出版方面,也出现了开放获取运动。学术文章的开放获取主要是通过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也被称为“金色道路”(Gold Road),以及作者的自存档(Author self-archiving),被称为“绿色道路”(Green Road)来实现的。作者自存档指的是作者在向期刊投稿的同时(或者前后),将自己的文章以电子格式存放在专门的开放获取知识库中供其他人阅读。

作者自存档的明显好处是文章的即时可用。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写了文章自然希望读者越早看到越好,但是现在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滞后都比较严重,快的2个星期有可能在线发布,慢的三个月都不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文章自存档到网站上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技术上的实现是很简单,建一个网站,把文章传上去,把链接告诉别人就完了。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还有许多与法律相关的问题要解决的。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所有权著作权。一般来说,你向期刊投稿了,期刊接受了,文章的所有权就归期刊的出版社了。自己只剩下署名权了。现在的出版社是要盈利的,文章的内容就是他们利润的来源,当然是不会很爽快地让你把最终版放到网上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了。所以在做之前,一定要读读期刊出版商有着关于著作权的协议,大型的出版商往往是不允许自存档预印版跟最终版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的允许在私人网站上自存档。如果搞不清楚的话,还是跟期刊编辑联系咨询一下地好。别自己写的文章,后来给人告成侵权了。

现在学校也鼓励文章被接受了之后,就自存档到学校的“云”里,让其他同行都可以了解到,也可以增加学校科研的影响力。为了避免版权的问题,学校不允许上传预印版跟最终版,但是可以上传一份投稿时候的版本,虽然内容跟预印版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即时可用性是自存档的最直接的好处,但自存档的出现也是跟开放获取期刊的方式相对应的。开放获取期刊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的方式,作者向杂志投稿的同时要缴纳一笔费用,读者则可以免费获取。比如IEEE的费用是1750美元,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别说第三世界的科研人员付不起,就算是富得流油的课题组都没法每发表一篇文章就付这么一笔费用,更别说比这还贵的期刊还多的去了。自存档可以视为是对开放获取期刊的一种反击。不用付钱同样可以达到增加读者数量,提升研究人员影响力的效果。同时,自存取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最佳化来提升页面的访问量,比开放获取期刊有更大的主动性。

但是在工程领域,还有不少人对自存档有疑虑,比如担心自己的论文如果在发表前自存档了,有可能被人剽窃或者申请为专利,或者用于商业目的。还有如果将来想要发表在期刊上,那就会有潜在的版权转移协议的问题。支持自存取的人则简单认为这种谨慎和小心是过于保守,是不愿意接受新的技术的体现。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存档都将是一个逐渐推进,慢慢为人接受的过程。这中间少不了作者,出版商跟读者之间的不断博弈。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