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在文章发表前共享数据吗?

现在传统出版方式已经明显跟不上网络时代的步伐了,很多期刊的审稿周期是3个月以上,一个月审稿意见能回来的,要么就是被拒,要么就是写的非常好,以至审稿人挑不出什么毛病。而整个出版过程也是慢的无可奈何,从投稿到发表出来,6个月的算快了,9个月是正常的,一年以上也不会觉得很奇怪。开放存取模式更好的利用了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发表文章,但是缺点在于要用钱来加速这个过程。

 

文章预印数据库提供了折中的方案。最早出现的是arXiv.org,最初是位在最前沿工作的物理学家互相交换自己最新工作的论文预印本(投稿前完成的论文)而设的,现在已经包含了数学,物理,计算机,非线性科学,定量生物学,定量财务以及统计学几大分类了,目前包含了超过50万篇可以免费获取的文章。其他的基于开放获取模式,有可能对传统出版模式造成更大冲击的网站或者期刊有:基于发表后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及发表模式的F1000 Research,号称“一次支付,终身出版”的PeerJ,科研数据共享的Figshare等。

 

在文章发表前共享数据之前,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能够从同行那边得到宝贵的意见,还是希望能在文章投稿之前先让其他人帮忙挑一下错,避免到时候文章被拒?如果都不是的话,那为什么要共享呢?

 

虽然现在很多期刊的投稿系统都支持预印本文章的直接投稿,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认识到预印本数据库提倡的合作精神带来的积极作用。预印本文章投稿之后,仍然是要经过和其他文章一样长的审稿过程。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也希望看到传统期刊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吸收开放获取和预印本数据库的合作讨论的成功之处,在保证同行评议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文章发表周期,让文章早一点面世。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