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商品化

什么是商品(commodity)?根据牛津字典,商品被定义为“一种可供买卖的原材料,主要是农作物,如橡胶与咖啡;兼具使用价值和价值。”科研当然是有价值跟使用价值的,从这个定义上来说,科研是一种商品,所以商品化不应该是件很令人惊讶的事情。但要从商品的经济学定义来看,商品的关键属性是其可替代性,至于是谁生产的,并不重要。科研人员这会估计是要松口气了,老牛,老爱这些人的贡献是随便能替代的吗?当然不能,所以科研不能当作商品,是有它独特的地方的,因此科研人员也是不可替代的(这下不用担心失业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遗憾的是,虽然那些牛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像你我这种草根,就跟螺丝一样,说换了就换了,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损失。可见科研还是可以商品化的。

 

商品化需要标准化的过程,在科研上就需要把一些步骤固定下来,然后可以由一些技术公司来完成。在生物学领域,已经有一些公司在提供这种服务。对科研人员反而是一件好事,不但可以省掉了搭建实验平台的经费,还把自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当然前提是得申请到经费支付这些费用。

 

科研商品化的主要推动力既来自企业也有科研单位自身的需求。现在科研单位的经费来源越来越多样化,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到科研经费支持中。比较明显的是药物开发方面,一些国际药物研发企业将一些药物研究内容用合同方式转包给其他单位已经是一个公认的成功模式。同时,科研单位,比如高校已经不再是以培养学生为主要功能了,它的操作方式与公司越来越像了。过去的那种学校花重金引进先进设施,来吸引知名研究团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学校的理念已经变成了如何让科研人员利用已有的设施,共同努力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所谓“有价值”,如果能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那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得有点“经济价值”吧。

 

对传统的科研人员,说起科研的商品化,会觉得难以接受。但是现在的科研环境变得越来越功利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到了有一天,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接受了“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的想法,科研商品化也就名正言顺地走上了它的轨道了。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