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表即时传播的利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增长速度绝对是一件近乎恐怖的事情。据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

而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出版周期继续以传统速度运行,科研人员的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常常需要等上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另外近些年,随着传统同行评议后的论文出现造假甚至撤回的事件逐年增加,更多人开始怀疑同行评议是否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比如一篇论文通常只有三到四位审稿人,这并不能代表广大科研群体的意见。同时由于是匿名评审,很难保证这个过程中审稿人都能完全负责且不存偏见。如果说传统的出版前同行评议制度存在这么多缺陷,那么随着开放存取产生的“出版后评议”是否是另一种发展趋势?学术论文是否也应采用即时传播的方式呢?

china-banner

可以肯定的是,即时传播在这个一切都需要抢时间的时代有其显著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优点就是快,可以避免信息价值的损失。出版后评议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就是让期刊论文的发表成为讨论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这对于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科研人员是非常容易接受的。但对于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则更关注质量控制的问题。每个杂志选择出版后评议的评议员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些可能根本就不是本专业内的专家。这如何保证评论的专业性,如果没有可靠的评审制度,那这些科学的研究结果还有人敢引用吗?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出版后评议”是不可能代替传统的出版前同行评议,不过随着这个制度的逐渐完善发展,增加透明度,严把质量关。让它作为一种补充形式还是大有益处的。科学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即时”固然重要,但一定是要建立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上。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