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家登上《自然》十大科学人物榜单

近年来,中国在科学界受到格外瞩目。除了建设实验室和巨额科研投资,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做出了傲人的成绩!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的“量子之父”潘建伟。

中国物理学家潘建伟,今年被列入了“《自然》十大科学人物”名单。这份名单已由极具威望的学术期刊《自然》发行。《自然》的新闻专栏编辑Brendan Maher说:“从量子通信和基因组编辑到核危机的威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的解体,”这名单涵盖了2017年科学界和科学家的高峰和低谷。

报道称,与潘建伟一同入选的还有今年在引力波研究领域名噪一时的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Virgo)合作组织天文学家Marica Branchesi等。《自然》杂志新闻特写代理主编Brendan Maher表示,《自然》选出的十大科学人物,是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他们将继续影响科学。另外,“《自然》十大科学人物”名单不仅仅包括科学家,也包括决策者。例如,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负责人拉西娜·泽博。

据《自然》报道,有些人称潘建伟为“量子之父”,他和他的团队从事量子通信研究,即利用量子安全地传递信息。七月份,他们发表了破纪录研究;九月份,该团队利用卫星将光子传送到北京和维也纳,并生成量子加密密钥,使这些城市的团队能够安全地进行视频聊天。就目前而言,潘建伟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并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展一项新的太空量子实验。《自然》还援引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Christopher Monroe的评价称:潘建伟的过人之处在于能找到关键问题且敢于冒险,“拥有他是中国之幸(China is very lucky to have him)” 。

 

潘建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他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他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Erich Schmid奖;此奖为奥地利科学院授予四十岁以下的青年物理学家的最高奖。2004年他又在欧洲连续获得3项研究大奖:欧盟的玛丽·居里奖,奖金115万欧元;洪堡基金会索非亚奖,奖金105万欧元;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尼托奖,奖金113万欧元。2005年6月,获得欧洲物理学会2005年度菲涅尔奖。2008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TWAS Young Affiliates(通讯院士)。2009年7月,潘建伟及其团队回归,并在上海浦东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工程中心。

最后须指出的是,没有入选或收获其他类型表彰的科学家不见得就没有傲人的成绩。或许,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机制让他们的成绩浮出水面。那么,您认为还有那些科学家应给予更多表彰和重视呢?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