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亟待发展,惟需完善科研伦理机制

为增进大众福祉,中国正全力推进神经科学研究,以应对神经、精神健康方面的三大问题:儿童自闭症、成人抑郁症、以及老年失智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神经科学学者认为在启动科研计划的同时,必须先提高伦理意识并健全相应机制。

中国科研伦理严重滞后

世界卫生组织前助理总干事胡庆礼教授指出,截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全国仅半数省份设立了伦理委员会,而即便是设立了,很多也只是“橡皮图章” ,伦理审查基本属于“走过场”。情况之严重, 以致西方学界视中国为伦理学上的“蛮荒之地”。最近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神经科学伦理建设应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

中国神经科学学者认为,忽视伦理问题,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恶果 。日前,上海同济大学一批学者在《神经元》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脑科学技术与神经伦理的责任性和可持续性》的论文,该文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院士裴钢,中国“大脑计划”项目的领头人之一。裴钢等人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神经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首先,儒家文化仍然产生影响,聚族而居的传统,导致个人隐私和自主性受压制,在神经科学的发展中应注意这个问题;第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观念,使神经器官样本库的建立变得十分困难;第三,是社会对神经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歧视。 针对这些问题,裴钢等人认为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并借鉴神经科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建立专门的中国标准。

Researchers Poll

大学在研究和学术写作中应该采取什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