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set to Index
Currently set to Follow

科研的融合科研的融合

Windows跟linux系统的争论曾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各有一批拥趸,在网上互喷。windows拥护者批评linux又难用又麻烦,装个系统都折腾个半死,还有硬件居然找不到驱动,想玩个游戏都没地方找,只有那些没出息的理科宅男为了显摆自己会敲键盘才去学那么多奇怪的命令。linux拥护者则认为windows既不开放,又不安全,bug又多还不稳定,装完系统居然还要装杀毒软件。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互不相让,支持windows的人还是用windows,不断追逐着新的windows版本,从windows xp,vista,windows 7,到windows 8,开发工具也从当年的visual studio 6一直跟到现在的visual studio 2010. 支持linux的还是站在linux阵营中,看着linux家族逐渐变大,为linux不断攀升的市场份额而欣喜。

现在这种系统之争好像基本上就不怎么提了。windows一直也在学习linux的精华,不断的将系统内核精简,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自从使用linux内核的andriod飘红之后,在这中间收益颇丰的居然是微软,这个linux的竞争对手很早就开始从Linux系统中获取专利授权费用。而linux家族中,在PC上装机量最高的ubuntu的卖点是它易用的桌面操作功能。曾经势如水火的两个系统在各方的努力下,都也有了可以执行对方程序的能力。争论的结果最终是一种融合,包括技术上的融合跟思维上的融合。

科研上的争论也经常发生。比较经典的波跟粒子的争论,最后是以波粒二象性融合了两家之长,结束了多年的纷争。然而在科研上,由争端造成的思维上的融合却要花费更久的时间。按道理来说,相对于商业,科研是更为开放,兼收并蓄的。科研人员的素质也要更高一些。但是往往是科研人员对知识一种近似宗教的坚持让他们变得更加固执,常常执迷于证明或者说服对方是错误来支持自己的坚持。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在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之后,清楚了两种意见之间的优缺点之后的融合往往是最为彻底的。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存在几个学派,一个是主张在逻辑上解决智能的产生,还有一个则是从仿生角度去解决问题。在逻辑上思考智能的问题是希望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但是在应用方面总是面临比较多的困难。而从仿生角度上思考问题曾经给人认为是本末倒置,但是它确实是有比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争端之后,双方互相接受了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才造成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跟实际应用的蓬勃发展。

科学的争端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作为科研人员,应该用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审视这些争论。在学科、知识爆炸的时代,融合肯定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Researchers Poll

在您看来,提高同行评审过程诚信的最有效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