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set to Index
Currently set to Follow

科研合作成功的要点——约定项目成果的署名权

学术界见过太多的因为各种纠纷导致合作破裂而分道扬镳的事件。究其原因,基本都是利益分配不均,尤其是在论著署名权上产生矛盾。科研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多为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等。如何提前约定科研项目的成果归属,是确保科研合作成功的关键。本文简述科研合作的约定要点和计量指标。

科研合作包括有组织科研和无组织科研。所谓有组织科研是指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围绕国家指定的科研方向和需求进行,而非按照个人兴趣进行。所谓无组织科研是指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围绕个人兴趣进行。成功实施有组织科研的关键是改革科研项目申请制度和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的科研经费评价制度,以及科研成果归属的公平划分。成功实施无组织科研的关键是按照个人兴趣确保论著成果产出,这就涉及如何利用别人的优势并说服其开展合作,帮助自己完成研究项目,因为很多项目无法依靠一个团队或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从组织行为学微观视角下审视高校无组织科研的合作模式,可以划分为课题组团队、校内团队、校外团队三种情况。成功实施科研合作的关键是提前约定项目成果的署名权,因为署名权是关乎研究生毕业和教师科研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

课题组团队内的合作是指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合作。我国高校的论文业绩考核政策通常只认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果高校的研究生毕业条件规定研究生可以作为第二作者在期刊论文署名,那么通常不会在论文署名权上发生激烈的矛盾,因为研究生可以被安排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而导师可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当然,所有这些讨论都是假设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实做出了名副其实的贡献,满足期刊论文的贡献度声明要求。

校内团队的合作是指同一高校内两个教师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特征是两个教师同属一个学校,因此无论谁做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均能满足高校关于科研成果第一作者署名单位的规定要求。处理好校内团队合作的关键是约定好在项目成果署名权上,在哪篇论文上教师甲做第一作者,在哪篇论文上教师乙做第一作者,轮流署名,实现共赢。甚至,教师甲可以一直署名第一作者,而教师乙可以一直署名通讯作者。由于有些研究生满足于署名第二作者,而且不影响毕业,因此校内团队的合作通常不会产生激烈的署名权矛盾,而且不会损失第一作者署名单位。这种合作通常能够顺利开展。

最容易产生署名权矛盾的是校外团队的合作。这种合作的特征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分属不同的学校,因此在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上通常无法协调,除非能够将论文成果拆分成两篇或多篇论文发表,每篇论文归属不同的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但是,即使能够将科研成果拆分成两篇论文分别归属两个不同的高校,教师们也会因为损失了一篇第一作者署名单位的论文而导致合作积极性受挫。校外团队在论文合作或项目申请合作上的难点就在于目前我国高校的第一作者署名单位考核制度。这个制度是妨碍校外团队合作的最大障碍。这个制度鼓励的是校内团队的合作。众所周知,在科研方向调整和项目经费申请方面,校内团队的合作是非常有局限性的,通常都需要开展与校外团队的合作。在现行考核政策下,成功开展校外团队合作的前提是能够将论文成果拆分成多篇发表,使得这些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属不同的单位。否则,基本无人对校外团队合作有兴趣。而拆分发表势必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甚至导致“香肠论文”。

上述校外团队的合作仅指不同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包括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常属于“被资助方与资助方”之间的关系。由于企业通常不追求论文成果署名权,因此校企合作一般不会产生成果署名权和知识产权归属方面的矛盾。

在文献计量学方面,衡量科研合作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 合作指数(collaborative index,简称CI):地域、机构、个人、学科或期刊所发表论文的篇均作者数。例如,某个作者发表了6篇论文,第1篇论文有1个作者,第2篇和第3篇都有2个作者,第4、5、6篇都有3个作者,那么他的合作指数就是“1×1+2×2+3×3=14”除以6篇论文,即33。
  • 合作率(degree of collaboration,简称DC):地域、机构、个人、学科或期刊所发表论文中合著论文数量占全部论文数量的百分比,即DC=1-n/N,n表示作者数量为1的论文数量,N表示论文总数。

其他科研合作指标包括合作系数指标、修正合作系数、点度中心性、L指数、H度指数、合作能力指数等,具体可见《情报杂志》于2013年6月在第32卷第6期刊发的论文“科研合作计量指标研究述评”。高校的第一作者署名单位考核政策直接影响科研合作指标的计算。

 

Researchers Poll

大学在研究和学术写作中应该采取什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