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项目申请书

发好文章是挺难,但是写好项目申请书更难。文章投稿的话,至少审稿人基本上是不会带着恶意去写评语的,对文章的价值也会相对宽容一些。但是项目申请,评审专家基本上是相近方向上的。蛋糕就这么大,都给别人端走了,自己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这种由利益冲突造成的恶意倾向有时候会表现得很明显。再说了,文章给这个期刊拒了还可以投下一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是项目申请就不一样了,今年给踢了,只好勒紧裤腰带再等一年了。一生能有多少个一年啊。
一个是用心。随着整个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竞争也变大了,这也导致了基金申请成功率总体趋势上的降低。这年头国际经济形势又不是很好,管理经费的人总是希望优中选优,把钱给更有可能出绩效的项目。申请书是一个门面,代表了你的想法以及态度。基金申请书要是写的马马虎虎,颠三倒四,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话,怎么能让人相信你会很用心很努力地去完成申请书上的任务呢?

目的要明确。这个世界确实是变得越来越浮躁了。没有人愿意听你巴拉巴拉100年之后的巨大突破,都希望能看到3-5年内就能有一些结果出来。所以,与其提一些太远太高的目标,不如很现实很具体的把目标定位在3-5年内需要解决的一两个关键问题。

突出自己的优势,但是不要夸大。实际上,评审专家都会是互相认识的人,有的不但对申请情况了解颇多,甚至还知根知底的。夸大自己的情况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有时候反而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等跳进去了只好就发现想出来都出不来了。有个哥们在项目申请书中先巴拉巴拉自己发的文章,然后提到啥啥技术,说这个方案已经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了,结果很好。但是文章发表的部分只有理论,实际实验呢,还在做,结果还没有出来。结果review里面就给老不客气的指出来。说这个初步的结果还不够好,如果依照现在的实验结果来看的话,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的,而如果要等那个好的结果出来的话,根本赶不上项目的进度。所以建议是等好的实验结果出来之后再去申请,这种comment应该是很客观的,没法反驳的,所以当然是被采纳的。

Reputation很重要。为什么有时候觉得某个人很牛?原因很简单,是看在他的先前业绩上的。如果他负责了几个项目,而且结果都还不错,接着申请的又是后续工作,看起来也还是有点意义的,那为啥不给呢?因为给了出结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总比把钱交给一个没经验的、风险还比较大的强吧。所以有可能的话,翻翻以前的成功经历,不用太费笔墨,但是在相对显眼的地方罗列上,是会有好处的。

Researchers Poll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开放获取(OA)出版的未来?(多选)